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一招棋错,满盘皆输。
大道理人人都懂,然而在企业中的真实情况却是:
● 公司管理层天天说风险,为什么员工对风险却没什么概念?是领导在危言耸听,还是风险管理和控制就是领导的事儿。
● 制度整合了,流程也更新了,但在执行的过程中,却比以前更麻烦了,花的时间更多了。
● 《内控手册》印在纸上、挂在墙上,然而在实际中仍面临不健全不到位情况
● 意识到风险存在,但对如何实施管理却模糊不清?
● 建立了制度就等于执行了风险管理么?
这些困惑和问题都在于企业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走进了以下误区:
误区1:追求零风险
误区2:各部门把自己的风险管好就行
误区3:赌一把心态
误区4:风险管理与战略无关
小科普
内部控制定义:
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受企业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员工影响,旨在保证财务报告的可靠性、经营的效果和效率以及现行法规的遵循,它认为内部控制整体架构主要由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督五项要素构成。(来源:COSO内部控制框架)
重不重要呢?
内部控制在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是它为公司高效的运作提供了有效的保证,如:
1. 组织运行的效果和效率;
2. 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和完整性;
3. 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合同;
4. 资产的安全等;
近年来国内外频繁出现内部控制失效和财务舞弊事件,已经暴露出其实大部分公司内部控制环境相当薄弱,通过安越发布的《2017年中国管理会计现状研究报告》中,对于《内部控制及风险防管理现状及问题》这部分调研结果来分析:
● 有49%的企业认为由于业务流程存在缺陷或是风险管理不全面,阻碍了风险的有效识别;
● 39.7%的企业认为欠缺制定有效风险应对策略的能力;37.7%的企业认为本企业内控职能没有完全覆盖企业所有重大风险控制活动。具体到企业在开展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工作时遇到的障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企业员工对于风险管理以及内控工作认识不够清晰;
2. 内控工作缺乏高层重视和支持;
3. 员工为了追求更好的业绩,可能会无意甚至是有意地忽视内控以及风险管理。
内部控制是企业为控制经营风险、实现经营目标而制定的各项政策与程序。内部控制能够帮助企业达到其目标,同时将风险降低至合理范围内,保证企业资产安全,有效防范各种舞弊活动。小编总结我国企业内部控制常见的5大问题,看看你的企业中招了吗?(来源:风险管理智慧公众号)
01、出纳领取银行对账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之所以把这个问题列在十大问题之首,是因为它非常普遍且后果严重。遗憾的是,直到今天,仍有很多单位根本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低估了其可能造成的严重后果。
不相容职务分离是内部控制的一个基本原理,通常需要分离的不相容职务包括授权与执行、执行与审核、执行与记录、保管与记录,所谓“管钱不管账,管账不管钱”就是不相容职务分离原理的一个典型运用。
货币资金是最容易出现舞弊的一项资产,如果由出纳来负责领取银行对账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出纳就有可能挪用或侵占公司货币资金,并通过伪造对账单或在余额调节表上做手脚来掩盖自己的舞弊行为。
其实要防范这种风险并不难,只要改由出纳以外的人来负责银行对账单领取和账面银行存款余额核实工作即可,关键是要从思想意识上重视起来。
02、“一支笔”审批,缺乏完善内控制度和流程保障
领导“一支笔”,表面看起来似乎控制很严格,不容易出问题,但事实上这种“一支笔”控制反映了单位内部控制方式的落后。
首先,事无巨细都由领导来审批,囿于时间和精力,领导最后可能疲于应付,审批“一支笔”变成签字“一支笔”,控制流于形式。其次,如果缺乏相关支撑信息,领导无法对收支合理性进行判断,“一支笔”就会失去控制作用。第三,领导“一支笔”会造成高度集权,不利于对领导的制约和监督,可能导致腐败。
因此,合理的内部控制应当按照重要性程度大小,适当分层授权,逐级审批。
03、内控制度“救火式”较多,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
很多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都是在发展中逐步建立起来,经常是发现管理中出现了某种问题,于是相应地出台一个制度来规范。例如今天发现电话费高了,就制定一个通讯费管理办法,明天发现办公用品浪费严重,就拟定出办公用品采购与使用办法。这种“救火式”的制度往往只能防范已发生过的风险,而对未发生的风险则考虑不足。此外,这样的制度体系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甚至不同制度之间存在矛盾或重叠的现象。有的单位还有不同部门根据自身需要制定制度现象,政出多门,相互打架。
为此,企业应有一套规范的制度制定程序和形式规范,包括制度的编号、格式、分类、内容、审批程序、执行及其他应注意事项进行统一的规范化管理,并以书面形式予以约束。
04、关键岗位无强制轮换或带薪休假制度
企业员工在某一岗位工作时间长了,会比较熟悉内部控制漏洞所在,实施舞弊的可能性更大。
现实中,有不少挪用或贪污等舞弊现象都是在工作交接时被发现的,通过强制轮换,或者带薪休假,在休假期间工作由别人暂时接替,由于员工离岗时的工作交接会受到他人监督,那么他实施并掩盖舞弊的机会将大大减少。
对一些关键岗位,例如财务、采购中的部分岗位,通过建立强制轮换和带薪休假制度,既可以提升员工的工作能力,同时是防范和发现舞弊的一项有效措施。
05、说一套,做一套,制度放空炮
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得到有效执行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却又不得不谈,很多出问题的案例往往都不是:因为制度缺乏规定,而恰恰是制度有明文规定却未能遵照执行。
企业风险管理不再喊口号秘籍在此:
· 稳– 化繁为简打造企业内控流程
· 准– 一针见血直指企业内控风险
· 狠– 切中要害揭示企业内控缺陷
你可能懂如何经营公司,但你不一定精通并熟练运营法律,面对类似法律风险的预防及风险把控,还是律师专业;律师的严谨性是其他非专业人士不可比的!所以,为了控制法律风险或维护公司的权益,请及时寻求律师的帮助!
本文首发于「注册风险管理师」(Z-CIPRM)微信平台,作者佚名。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与我们联系(400-772-9976)。核实后,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删除处理,谢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法派法律资讯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irmpal.net/?p=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