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院发出诉前禁令 对疑似恶意投诉喊停

  原文标题:“诉前禁令”揭穿恶意投诉

  通过故意虚假陈述、伪造凭证和恶意抢注商标等方法,对合法商家发起恶意投诉,造成正当合法经营的商品下架乃至商家被迫关店。针对这种李鬼投诉李逵式的恶意投诉,近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人民法院作出了全国首个禁止恶意权利人投诉的诉前禁令。

  诉前禁令是法院基于案件的急迫性和必要性,在案件审判之前就责令被申请人停止某行为的措施。例如受理该案的法院在掌握了有关线索后,对侵权人及时发出诉前禁令,避免了给权利人带来更大的危害。

  近年来,为了商业竞争,恶意投诉事件频发。一旦遭到投诉,有的商家可能就要受到处罚,虽然被处罚的商家事后可以拿出证据申诉,最后证明自己的清白,被撤销处罚。但反复下架上架、删除恢复,会将此前积累的评价和销售记录一扫而空,给商家声誉带来严重损害。余杭区法院发出全国首个禁止恶意权利人投诉的诉前禁令,是一个十分重要而且值得肯定的尝试。

  其实,是否属于恶意投诉,特别是网上销售产品很容易用大数据来辨别。在签发诉前禁令的本案中,接到权利人求助后,阿里平台很快就发现这几位投诉人之间存在关联性,并与权利人经营的店铺存在竞争关系,且这几个恶意投诉人所提交的相关材料大多是伪造、变造的。经过与相关部门沟通,初步判断这是一个恶意投诉团伙,并向法院及时反映了这一情况。

  尽管电子商务法已经针对恶意投诉人建立了责任机制,但其落实和发生实效还需要人民法院在司法实践中充分发挥司法智慧,确立适应互联网特点的裁判规则。余杭区法院作出的首个诉前禁令就很好地填补了司法政策层面的空白,及时为商家和平台止损,同时也有助于减少李鬼诉李逵这样的恶意投诉的发生率,维护正常的市场经营秩序。

  来源:人民法院报 | 中国法院网,作者:胡建兵。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与我们联系(400-772-9976)。核实后,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删除处理,谢谢。

  相关案情简介:

  申请人徐先生是一名淘宝卖家,主要销售阿胶糕包装盒。自2017年12月起,他的店铺遭遇了被申请人发起的23次投诉,导致店内12条热销商品链接被删除。然而,根据徐先生调查后提交材料显示,投诉人实际为另一电商店铺的经营者或疑似关联人,且投诉时向电商平台提交的著作权登记证书、作品公开发表记录、授权证明等材料大多是经过伪造、变造的虚假材料。因此,申请人徐先生认为,投诉者的行为属于恶意投诉,于是决定先行向法院提出诉前行为保全申请,暂时制止被申请人的恶意投诉。

  余杭法院组成合议庭后认为,申请人的请求具有相应的事实基础和法律依据。同时如果不采取保全措施会对申请人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且保全措施并不会导致双方利益失衡。因此,余杭法院责令被申请人立即停止针对申请人淘宝店铺向淘宝公司提起知识产权侵权投诉的行为。

  来源: 新华社丨新华网,记者吴帅帅。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及时与我们联系(400-772-9976)。核实后,我们将在第一时间作删除处理,谢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法派法律资讯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firmpal.net/?p=1564

(0)
Lawyer LeeLawyer Lee
上一篇 2019年10月15日
下一篇 2019年10月16日

相关推荐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zh_CNChinese